奋斗新时代——西南大学改革发展成就展示
统筹谋划 系统推进 着力构建科技工作新格局
发布时间: 2022-10-11 13:02:43   作者:黄先智、李翠婷   来源: 科学技术处   浏览次数:

党的十九大以来,学校科技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建设科技强国”的发展目标,坚持“四个面向”,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秉承“精心谋划、细心管理、用心服务”的理念,着力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和有组织科研纵深发展,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技事业,在科技创新主战场上奋发有为。

抢抓机遇,谋划建设重大平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精心谋划推进重点科技平台培育和建设,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制定学校自然科学类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培育系列管理办法,开展国家级创新基地培育工作。完成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全力推进国家柑桔工程技术中心转建。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布局建设长江上游种质创制科学设施、西南大学科学中心和长江上游健康土壤与绿色农业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均列入重庆市“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并予以重点推进。西南大学科学中心建设被《光明日报》报道,接受教育部党史学习教育第十一巡回指导组专家现场指导并给予充分肯定。

加强协同创新,推进共建平台和特色平台建设。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一期示范工程正式投入运行,被农业农村部纳入全国支撑服务育种创新的5个专业化平台之一,获评“2022年重庆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项目”。长江上游种质创制与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列为市重大创新平台能力提升项目。获批牵头建设国家水产种质资源库重庆分库;获批“科创中国”“一带一路”国际蚕业科技创新院和“一带一路”国际马铃薯产业创新研究院。十九大以来,学校新增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平台增至6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增至86个。

服务需求,培育承担重大项目,项目人才取得新突破。着力加强科研的组织性和引导性,聚焦需求、凝聚共识、精心谋划培育重大重点项目,发布《西南大学创新研究2035先导计划》,在自然科学领域实施种质资源创制计划、未来农业引领计划、生命健康守护计划、信息材料创新计划、不对称科学基础计划。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先进技术科研条件建设和保密二级资质申请。

学校承担的科技任务量快速增长,获批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均实现新突破。新立项科技项目6968项,批准经费22.72亿元。获得国家级项目98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和重点项目9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1项,实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揭榜挂帅类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省联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课题的历史新突破。强化科技人才团队培育建设,新增国家级人才65人,实现优青人才零的突破,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达到18人。

激发活力,促进成果转移转化,科技成果取得新成效。学校注重标志性重大科研成果产出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修订《西南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成立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设立院(部、所)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办公室及知识产权联络员,举办高价值专利线上培训,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机制,强化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建设单位”和“重庆市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高校建设单位”。全面梳理有效发明专利,制作发布《西南大学科技成果汇编》,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发布会、洽谈会、交易会、博览会等。

学校科技成果产出和转移转化成效显著,发表学术论文总量13600余篇,高水平论文240余篇(T类);出版科技著作94本,其中专著35本;获得授权专利2135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090项;获授权国家动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4项;5种新兽药产品获批注册为国家二类新兽药;成果转移转化项目60项,合同金额约5315万元,其中首次成功实现知识产权成果千万元级作价入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1项,其中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7项,重庆市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

深化改革,优化科研体制机制,科技工作开启新局面。学校开展科研改革大讨论,共谋科技大发展,出台《西南大学关于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修订《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类研究项目与成果分类分级办法》《西南大学科研发展激励办法》《西南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及实施办法》等15个科技管理文件,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打破科技发展桎梏,释放科研人员创新活力。调整科学技术处内设机构,新设科技发展办公室,成立西南大学科学中心独立二级直属机构,改革项目管理模式、平台投入方式等,遴选团队开展有组织科研。推动科技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强化系统整合和共享,升级优化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完善科研诚信建设体系,创新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机制,建立校院两级“科技之家”制度,每年举办“含弘讲坛”、院士讲堂、专题学术报告和学术沙龙100余场,高质量开展西南大学科技活动周、科普日活动、科普讲解大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系列宣讲活动等,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营造科技创新良好学术生态。积极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支农和科普惠农,派出科技特派员1213人次,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科技部通报表扬。发布西南大学“十四五”科学研究专项规划,成功召开西南大学第四次科研大会,开启科研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