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专题新闻 > 两会声音
学校师生热议2022年全国“两会”教育话题
发布时间: 2022-03-08 17:57:34   作者:刘亚东   来源: 党政办公室   浏览次数:

每年全国两会,教育问题都是代表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焦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教育问题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与青少年切身利益关系紧密,关系到国家未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把它放在心头。今年全国“两会”教育话题在学校内也引起了师生热议。

 

国内合作处处长程龙: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西南大学具有服务乡村振兴的深厚基础和优良传统,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的要求为根本遵循,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乡村振兴发展,发挥学校农业、教育特色和综合优势,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持续实施“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赋能农业产业发展,着力培养“三农”情怀深厚、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养全面的乡村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彰显西南大学责任担当。

教师教育学院院长陈恩伦:全国两会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连接着过去且书写着未来。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聚焦乡村教育,提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等工作任务,进一步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中国教育。教育的痛点在于教师,助推乡村教师卓越成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意义非凡!但在实践过程中,我国乡村教师定向培养仍然面临供给侧的“下不去”,需求侧的“留不住”和职业侧的“弱发展”等固有难题。作为教师教育的培养单位,要主动贯彻落实教师队伍建设国家战略,发挥学校教师教育专业优势,为乡村地区输送专业人才,打造师范生乡村实践基地,建立乡村教师骨干培养机制。以科研促改革,拓展乡村教师理论视域;以技术促发展,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以合作提质量,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生态联动,让优秀人才成为教育公平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坐标。

教育学部教授赵鑫:教育是每年“两会”的重点领域之一,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关键民生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人民群众在教育方面的获得感明显增强,教育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作为教育理论研究者,将以“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为时代使命,立足“双一流”学科建设平台,发挥专业优势与特长,深入研究中国教育的复杂形态、深层动因、理论特点及发展趋势,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探寻科学依据和学理支持,紧扣教育热点、破解教育难点、疏通教育堵点,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进程中,为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专业智慧。

教师教育学院2021级学科教育学(艺术教育-美术方向)郭利娇: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我国各个领域发展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学子,我感觉到美育的春天真的来了!美育不仅仅是培养琴棋书画等技能,更是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作为一名研究生,应立足美育学术探索,深入美育课堂,让美育不再是乌托邦式的存在,而要生活化、可见化;不仅给学生欣赏美、体验美的机会,也教给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我们既是新时代教育的受益者,也要立志成为助力教育发展的行动者,积极参加“硕博乡村行”、假期支教等系列志愿活动,怀揣兴教之梦,凝聚青春力量,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尽己所能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一份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