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台 > 媒眼西大
七一文学|“映日荷花别样红”|董小玉专栏——西南大学师生对话新时代的女性美
发布时间: 2021-08-17 22:35:48   作者:七一客户端   来源: 七一客户端   浏览次数:

2020东京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中国运动员在充分展现体育竞技精神的同时,也以多元魅力,重新“修正”了国人的审美。如王春雨小麦色的皮肤,清爽美丽;孙一文沉稳自信的眼神,开阔明亮;圆圆脸的李雯雯,展现力量背后的“反差萌”。正如网友感叹的那样,“有瑕疵的皮肤,健实有力的身躯,不屈不柔的眼神”都是极美的。西南大学师生对此话题展开讨论。


研究生刘文迪:中国传统的女性之美是多元的,远古时期“女娲补天”的神化美;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自然美;春秋战国“柔弱顺从”的悲情美;魏晋的“秀骨美”;盛唐的“丰盈美”;宋元明清的“纤弱美”;民国的“曲线美”等。但是当今社会的女性审美观却有日益同质化的趋势,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导师董小玉:从历史维度来看,“主流”审美往往有迹可循。母系社会以粗壮结实为美,春秋以柔弱细腻为美,秦汉又以内外兼修为美……纵览整个东方女性审美的千年演变轨迹,审美意识被多重枷锁局限形成了阶段性的“统一”。21世纪社交媒体纵深延展,女性在拟态环境中释放自我,却更大程度困囿于被“凝视”的境地,逐渐丧失了审美的主动性,进而使得新时代女性审美观同质化趋向日益显著。“头包脸”、“高颅顶”、“直角肩”等一系列身体与社会审美规训纷至沓来,在这个青春、苗条、性感的身体被赋予前所未有的价值的时代,象征着自我的正是身体的外部区域或者说表面,一种审美判断标准在“凝视”中逐渐形成“刻板印象”,而刻板印象所造成的审美同质化的背后是主体意识的弱化。因此在审美同质化的时代,我们必须重新思考何为“美”,审视身体与精神的关系。正如本届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健儿们将肉体与灵魂淬炼精进,不断延展人类的极限,展现出真正的“人”之美。

研究生戴程程:近年来,社交媒体上总是呈现着“白幼瘦”的女性形象,导致部分女性陷入“身材焦虑”、“容貌焦虑”等心理漩涡,非理性地追求“骨感美”或追捧“整容热”。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导师董小玉:一方面,大众关于“美”的定义长期被消费主义潜移默化地塑造着。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身体是“最美的消费品”,因此一些商家通过营销手段渲染完美形象,给女性制造了容貌焦虑、身材焦虑乃至价值焦虑,并以此牟利,致使女性沦为快消经济的猎物,审美模式化、样板化、单一化。曾经有段时间,一些女性对A4腰、漫画腿趋之若鹜,畸形审美观愈演愈烈,出现女性“自我客体化”现象。另一方面,受长期的男权制度支配影响,女性在社会分工与角色扮演中常处于“被支配”的地位,社会中无意识的性别歧视,使女性常被作为“物品”供他人“观赏”。“凝视”之下,符合男性想象的女性形象占据着主流审美,并趋向“符号化”、“骨感美”等“刻板印象”的畸形审美。这也扼杀了女性在审美追求上的独立性与多样性。因此,我们亟需纠正审美同质化的问题。但值得高兴的是,此次东京奥运会为大众展现了别样的审美维度。

研究生张明雨:近期舆论热议“这届奥运会狠狠修正了我的审美”,女子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现的多样风采令人瞩目。您如何评价这一现象,这体现了新时代什么样的女性之美?

导师董小玉:通过本届奥运会,我们看到“好身材”、“好容貌”不止一种,可谓万紫千红总是春:田径运动员王春雨健康的小麦肤色、14岁跳水小将全红婵的轻盈与灵气、铅球运动员巩立姣的力量与坚持、举重运动员李雯雯的霸气与可爱……她们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如璞玉般绽放光华,摄人心魄!这是“人”的美丽和魅力,不是物化后取悦他人的矫揉造作。女性之美,包罗万象。而女性网友们对“审美修正”话题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论,也体现出新时代女性的自信自主、独立智慧。这预示着多元审美标准的回归、社会审美文化的“解绑”,新时代的女性正逐渐恢复“人本位”与“女本位”,更多的“她们”已产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一种平等健康的审美观与身体观正日趋强大。诗人济慈说,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这种喜悦来自欣赏自己的美、展示真正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