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思践悟
吴艳东: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含量”
发布时间: 2020-08-20 08:05:10   作者:吴艳东   来源: 重庆日报   浏览次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是关涉我国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的重大制度创新,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将这一根本制度在高校落地落实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将“思想性”摆在思政课根本要求的第一位,既深刻体现了思政课的课程性质与定位,也抓住了落实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的重大问题,即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含量”。

 提升思政课的“思想含量”是思政课课程性质的内在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是学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究其本质而言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历程,还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内化为个体的道德修养与价值认同,其内容中最核心的部分都是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教学最关键是给学生讲准讲透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价值性及其辩证关系。为此,要引导学生原原本本地理清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脉络、思想体系,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特定时空背景中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既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方法,不能抛弃仍然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根本原理,又不能只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已有的论述上;既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表述通俗易懂,又不能损害其原意;要立足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生动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总结新经验,探求新规律,作出新概括,形成更加全面系统,更具说服力、解释力和引领力的理论创新成果,更好地为学生所理解、所认同、所运用。

 提升思政课的“思想含量”,是实现思政课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思政课最根本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是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植入正处于“拔节抽穗”期的青年学生中,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自内心的情感认同。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俗话说,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思政课只有讲到学生心坎上,与学生内在的认知、心理和情感同频共振,产生深度的心理、情感互动,才能真正实现教学内容体系向学生知识信仰体系的转化。要依靠深邃的思想和经典的力量,将马克思主义放在人类思想史、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史、无产阶级斗争史的宏阔历史中去,引导学生领略其思想的魅力;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放在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中,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而不是碎片化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学说还原到经典作家生活的年代,引导学生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中的学问”,而是根植在无产阶级斗争基础上的科学学说,引导学生“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像马克思那样去奋斗”。

 提升思政课的“思想含量”,最根本的是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做到用学术讲政治。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理论的彻底性,最关键是讲准析透理论体系的来龙去脉与精神实质,理论与实践和时代的深刻互动,理论与人和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为此,要从学理层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逻辑与学理逻辑相结合,将严肃的理论体系转化为严谨的学理体系,将政治性话语转化为学术性话语,自觉做到用学术讲政治。“讲政治”是思政课的首要要求,“政治要强”是思政课教师首要的素质要求,但“讲政治”必须有方法,如果简单地按照思政课教材体系来讲,用文件解读文件,这样的思政课味同嚼蜡,是毫无吸引力可言的。对思政课老师而言,最根本最管用的方法是“用学术讲”,也就是用学术框架和学理逻辑讲。这里的“学术框架”是揭示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的基本原理。这里的“学理逻辑”是根据学术框架从逻辑起点到必然结论的推理过程。对任何一堂思政课而言,政治观点是“纲”,学术框架和学理逻辑是“目”,“纲”举才能“目”张。当然,也坚决反对将思政课等同于一般性的学术讲座,“讲学术”是逻辑起点,是方法,“讲政治”是逻辑归宿,是目的。思政课教师要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围绕教学做科研,善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以“学术含量”和“科研含量”为基础提升思政课的“思想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