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思践悟
崔延强:深入实施科教强校战略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发布时间: 2020-12-28 16:35:56   作者:崔延强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将其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面对当今百年之未有大变局加速演变的趋势,我们必须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克“卡脖子”环节,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高校作为创新的主体,具有丰富的科技人才优势,是推动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努力解决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有机衔接问题,是当前高校实施科教强校战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内容。

但近年来,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由于各种原因,不尽人意。有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和短板。重点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是以前的科研评价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研发,轻转化”、“重基础,轻应用”、“重论文,轻专利”等的问题,对应用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重视不够:二是科技成果成熟度不高。很多科技成果还处在应用转化的前端,亟需面对市场需要的技术集成和后期熟化,由于这个关键环节缺位,导致我们的科研成果转化率极低,全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10%,我校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何推动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理顺机制,提高成果源头供给

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建设为契机,明晰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科技、社科、国内合作处、产业技术研究院、资产经营公司等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成果转化的组织管理与服务能力,确保整个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工作顺利开展;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与职称评定、岗位聘任、人才评价、绩效考核等相挂钩的评价指标体系,突出转化运用的结果导向和实绩导向,提高成果有效转化在学校科研工作中的业绩认定,充分调动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围绕学校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生态环保、新材料、农业等关键技术领域,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产业项目、重点研发计划,提早做好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运营规划,开展重大基础核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植物新品种权布局,培育一批战略性高价值知识产权成果,形成与学校创新能力、技术市场前景相匹配的知识产权储备,增加科技成果的源头供给。

二、抢抓机遇,紧密对接市场需求

紧紧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立足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机遇,与成渝地区地方政府深入对接,掌握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科技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开展解决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形成一批高价值、可转化的,市场亟需的高质量科技成果,通过校地、校企、校校、校所合作,做好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和成果落地,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发展。

三、强化协同,构建产学研联合体

强化协同合作,努力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的产学研联盟,以高校为主体,以企业及产业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政府政策支持,构建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服务平台。组建研发团队,共同争取国家科研项目,共同承担科研任务,实现研发人才及科技成果的共享,这样,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更为精准和紧密,大大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