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思践悟
黄国庆 刘钇:以践行“两山论”为抓手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发布时间: 2021-01-19 16:23:11   作者:黄国庆 刘钇   来源: 重庆日报   浏览次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市委五届九次全会也提出,要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作为城乡统筹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抓手,已经成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载体。我们要深入践行“两山论”,结合“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总体要求和阶段性特征,围绕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和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现实要求,借鉴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推动我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提高政治站位,做好制度顶层设计。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我市文旅行业重要任务,还关系到乡村振兴、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推动我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使其更好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和服务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增强全市旅游发展综合水平。一是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深入践行“两山论”,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服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二是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实现乡村旅游发展与土地改革、普惠金融、农村创新创业制度有效关联,发挥制度协同效应;将乡村旅游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硬核任务结合,发挥好乡村旅游在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的带动作用。三是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符合市情的乡村旅游发展为导向,坚持多元化与规模化、品牌化与差异化、开放共享与绿色生态相统筹的原则,大力探索乡村景区全域化,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产业基础,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样本。

 围绕产业关联,构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实施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工程。一是围绕乡村旅游产业,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现代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实现由单一粮食保障功能向生态、休闲功能转变,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中的产业联结效应,把乡村旅游融入到现代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实现现代农业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中的价值链延伸和经济收益倍增。二是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做大乡村旅游品牌。通过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把传统农业、休闲农业等有机融合;树立特色乡村农业品牌,挖掘农业产业增值关键点;将农业生产基地与消费市场联结,拓宽农业产销一体的价值链。三是发展旅游电商,打造产销融合有机整体。借助乡村旅游的产业融合,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立农民与农业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吸引农民返乡创业,解决农村空心化难题。四是构建乡村新型服务体系,提升乡村旅游综合效益。通过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服务业发展,凸显现代服务业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在合适的林区发展林下养殖、林内套种等复合型产业体系,提升单产效益;已经成熟的农业业态,通过农旅文融合、文旅商品开发、特色食材销售等提高生产效率。

 完善要素支撑,提升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特点,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引领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一是加大政策供给。制定出台《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乡村旅游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基层政府要通过相关政策,鼓励更多经营主体投入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为释放投入要素活力奠定基础。二是完善要素支撑。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创新金融产品,适当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降低旅游企业贷款准入门槛,简化贷款手续;立足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充分考虑相关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要求,以真实有效的项目落地作为土地配置计划的依据,完善旅游用地管理制度,从资本和土地两个维度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增效。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不同乡村旅游景点的功能定位、发展前景等,制定相应的培养政策,围绕乡村旅游发展,着力培育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为乡村旅游全要素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进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由规模推动向创新驱动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