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芬芳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台 > 特立故事 > 桃李芬芳
含弘教师团队——植物保护学院 昆虫学教师团队

昆虫学教师团队所属一级学科为植物保护,来自植物保护学院,主要负责人是植物保护学院院长刘怀教授,团队人数11人,主要事迹如下。

 

一、立德树人跟党走,提升站位打头阵

筑牢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引领作用。团队成员除外国专家外90%为中共党员,成立昆虫分子生态学创新团队特色党支部(西南大学优秀基层党组织)。团队成员热爱祖国,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领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理论水平与政治素质,旗帜鲜明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态度鲜明,具有坚定的组织原则。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认真完成各项政治学习任务,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

团队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团队成员严格要求自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深入学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内容。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教改培训,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风正派,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二、薪火传承再前进,引育并举汇人才

昆虫学教师团队历史悠久,积淀厚重。从1950年建校起就在我著名昆虫学家蒋书楠、李隆术先生的带领下,率先在国内开展害虫生物学、生态学的相关研究。传承至目前在王进军教授、刘怀教授领衔下,历经70余年的沉淀和积累。十八大以来,构建一支由领军人才带领、拔尖人才和青年骨干人才支持的三级人才梯队的创新教学科研团队。固定人员22人,100%具有博士学位,91%具有高级职称,86%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研究队伍包括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柑桔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 “巴渝学者”青年学者,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重庆英才·博新计划入选者,北碚区“十大杰出青年”等。

三、深耕教学第一线,春风化雨育英才

加强核心课程建设,着力打造农业教育“金课”。团队积极应对高等农林教育的新变化,主动将学术新动态、研究新成果、教育新手段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使传统课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团队领衔的《普通昆虫学》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教育部虚拟教研室,领衔的《农业昆虫学》入选重庆市一流课程、重庆市虚拟教研室等;以深化新农科建设为重点,积极落实“818行动计划”;大力拓展实习实践基地,助力新农科人才能力提升;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加强教学工作监督管理,完善本科教学质量监管体系;推进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路径;团队主持了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验项目和重庆市重大教改项目。

坚持“育人为本、分类培养、个性发展”的理念,培养全方面人才。建立和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及产学研一体化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模式。不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如豆威博士和蒋红波博士分别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10余人入选省部级人才;董鹏博士扎根巫溪县红池坝镇九坪担任第一驻村书记,引资、引智、引技、用心、用力、用情帮助山区农民脱贫,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于2020年荣获重庆市担当作为好干部、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多个荣誉称号,彭媛媛同学积极参加抗疫行动,被评为江安县优秀抗疫青年突击队成员等。

四、激活合力拔头筹,科研创新促发展

筑牢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根基,肩负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在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下,团队成员获得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4项,省部级及其他项目80余项;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1项、贵州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二等奖2项;在PNAS等期刊发表论文26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52项。亮点工作如下:(1)初步阐明了柑桔主要害虫爆发成灾的分子基础,研究结果丰富和发展了昆虫响应生物胁迫因子诱导的翅型可塑性发育的“分子开关”机制;(2)明确了柑桔主要害虫的抗性风险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成果对柑桔主要害虫田间抗性风险预测及其抗性治理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3)创新并推广应用了柑桔主要害虫绿色治理关键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分别获2020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2019年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

五、打造田间新课堂,科研实践助生产

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团队充分发挥在柑桔西南山区特色作物病虫害持续控制技术研究方面的优势,有效解决了主要虫害与产品质量安全管控的难题。支撑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成立潼南柠檬科技小院,助力“一县一品”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实现科技下乡,研究与应用,人才培养与农业科技提升共赢的一个科技服务模式。10名成员担任重庆市市级、国家级三区科技特派员,多次赴柑桔、蔬菜、油菜、烟草、中草药等中西部特色作物产区,通过带技术、带信息、带发展思路,帮助建立多产业股份式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团队研究成果如“柑桔主要害虫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构建了适合于长江中上游和西南主产区的柑桔主要害虫综合治理技术体系1套,并在重庆市万州区、江津区、璧山区等地建立了示范基地,技术辐射面积110余万亩,为柑桔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团队主要成员情况

 

职称/职务

出生年月

政治面貌

学历学位

专业方向

王进军

教授/副校长

1970.08

中共党员

博士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怀

教授/院长

1967.12

中共党员

博士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Guy Smagghe

教授

1968.06

/

博士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蒋红波

教授/副院长

1983.04

中共党员

博士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教授

1980.09

中共党员

博士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牛金志

教授/系主任

1985.07

中共党员

博士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杜喜翠

教授

1971.07

中共党员

博士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王宗庆

教授

1973.03

中共党员

博士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车艳丽

教授

1976.08

九三学社

博士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魏丹丹

教授

1984.10

中共党员

博士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袁国瑞

副教授

1979.01

中共党员

博士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副教授

1978.11

中共党员

博士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副教授

1988.02

中共党员

博士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副教授

1994.09

中共党员

博士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张开军

副教授

1983.10

中共党员

博士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王梓英

副教授

1981.11

群众

博士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李亚迎

副教授

1990.12

中共党员

博士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刘志萍

副教授

1976.11

中共党员

博士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副教授

1986.05

中共党员

博士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副教授

1985.08

中共党员

博士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讲师

1988.11

中共党员

博士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李广云

讲师

1988.09

中共党员

博士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电视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