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下午,学校人文社科科研平台“十三五”总结汇报会在东方红会议厅举行,校长张卫国,副校长崔延强出席会议。社会科学处主要负责人主持会议。

张卫国代表学校向广大人文社科科研工作者表达感谢。他表示,此次平台工作总结和考核既是一次检验,也是一次互相借鉴和交流的机会。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科研队伍规模较大,学术底蕴浓厚,希望各平台之间加强交流,相互借鉴,互相碰撞,进一步凝聚科研力量。他对人文社科科研平台建设提出工作要求:一要注重教学科研融合;二要注重服务国家战略;三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四要尽快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五要动态调整科研机构;六要充分营造科研学术氛围;七要注重成果多元化齐头并进;八要加强科研队伍建设;九要注重科研手段、研究范式创新。
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部委共建平台等35个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平台负责人依次总结汇报“十三五”期间平台建设工作,并对“十四五”工作提出展望。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学校人文社科各级各类科研平台共争取1076项科研项目,1.25亿元科研经费,发表1992篇高质量论文,提交198份咨询报告,先后获得183项科研成果奖,体现了科研平台科研孵化器和排头兵的良好作用。
崔延强听取汇报后表示,下一步学校将在科研资源整合、科研机构改革、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继续发力,进一步理顺科研人员专兼职的关系、理顺科研平台和学院的关系,为学校人文社科科研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文旭、张学敏、董乃斌、邹芙都等专家受邀参与平台考核工作,并对科研平台建设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