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学校将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作为光荣的政治任务和应尽的社会责任,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学校农业、教育、文化等学科优势,为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应有贡献。学校各单位凝心聚力,传承优良传统,发挥自身优势,扎实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全力服务乡村振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西南大学人的智慧和力量。
近日,《重庆日报》以“大足黑山羊何以成为‘领头羊’”为题整版报道学校大足黑山羊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央广网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转载。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谁知盘中餐》栏目也以“带皮的烤羊肉”全面报道大足黑山羊优良品种特性、养殖过程、羊肉品质等,进一步宣传大足黑山羊。

学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张家骅教授领衔的大足黑山羊课题组2003年发现大足黑山羊资源群体。经与大足区政府深度合作,课题组连续18年开展种质特性研究、保种选育、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广应用等,使大足黑山羊成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并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大足黑山羊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年大足黑山羊传统养殖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同年,重庆市草食牲畜产业技术体系设立渝西综合试验站,大足黑山羊产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农业现代化,种质是基础。经选育的大足黑山羊种质特性优良,深受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喜欢。学校与大足区政府长期紧密合作,大足黑山羊养殖数量逐年增加,产业发展和科研工作均已取得丰硕成果。政府曾两次赠送“校地携手 共谱辉煌”和“校地合作典范”牌匾表彰大足黑山羊科研团队。
目前,大足黑山羊课题组在重庆市农委科企联合体项目、市科技局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支持下,在资源保护、新品种(品系)培育、杂交利用等方面继续开展研究与推广,立志打好种业翻身仗,提高我国核心种源的自给率,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扩展阅读(报道链接):央广网、重庆日报、学习强国重庆学习平台
重庆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