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校系列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 讯 > 专题新闻 > 人才强校系列报道 > 正文
【人才强校系列报道之二】引培高端人才 加快建设教育学一流学科
发布时间:2022-06-07 00:00:00   作者:郑鑫、刘娇   来源: 教育学部   浏览次数: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才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突出位置,对做好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回顾“十三五”,学校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主动做好引智聚才,持续加强引育并重,全面团结人才,积极成就人才,全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全面开创人才强校战略新局面。即日起,学校主页新闻栏目推出“人才强校系列报道”,深入报道各单位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好思路、好举措、好故事,以崭新面貌迎接学校人才工作会议,以优异成绩献礼党的二十大,积极营造有利于激发人才创新的生态系统,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创新人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学部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引培结合,多措并举,海纳百川,打造一流教师团队,全力建设教育学一流学科。

坚持党管人才,营造凝心聚力、求实奋进的人才工作氛围。教育学部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定位,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一把手”亲自抓,班子成员一起抓、教职员工齐参与的人才工作局面。坚持思想引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学科思政、课程思政探索、师德师风专项教育、师德师风政治把关制度和“一票否决”制度、典型示范等途径,着力提升人才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坚持系统谋划和精准发力,立足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在进一步优化基础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紧紧围绕学科重点、特色领域,引进人才、组建团队、吸纳培育学部青年教师,积极保持凝心聚力、求实奋进、干事创业的良好工作态势。

坚持团队引领,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人才培育格局。一流学科建设需要一流人才,教育学部抓“领军人才”和“核心团队”这两个“关键少数”,依托“三重一大”建设体系,即重大项目培育、重要成果奖励、重点平台建设、扩大国际影响力四个方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通过激活“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带动“群雁齐飞”。学部鼓励教师团队参与国家及教育部的重大项目,为相关项目培育转化提供资金及政策支持,对团队取得的重要成果给予奖励。坚持以一流学科建设、专业认证等重点工作为契机,发扬“团队引领”和“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促使青年教师快速融入团队,提升教师队伍集体荣誉感、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学术水平。目前学部教授近50人,副教授近60人,博士生导师40余人,硕士生导师80余人,专任教师中近90%具有博士学位。有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高层次国家级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重庆市“两江学者”“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百名领军人才等40余人次。拥有“课程与教学论”国家级教学团队、朱德全教授领衔的重庆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

近期,学校举行了教育学一流学科特色领域建设推进会暨签约仪式,朱德全教授作为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首席责任专家,分别与八个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领域核心团队负责人签订建设任务书。

坚持引培结合,探索学术提升、实践砥砺的人才成长路径。坚持大力引进高端人才,长聘美籍教师Francis Stonier为副教授;先后从美国特拉华大学、香港教育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柔性引进教育部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讲座讲授;聘短期人才外籍专家、外籍兼职教师20余人;2021年引进2位海外留学归国青年教师。坚持全方位培养青年人才,成立教育学部青年人才促进会,每年安排青年人才培养专项经费。实施青年人才培养“种子计划”,资助青年教师博士学位论文、博士后报告出版,完善青年教师发展学术论坛,建立青年教师“学术期刊编辑圆桌会议制”制度、重大项目青年助研制度、青年教师博士后机制以及青年教师高水平学术平台研修挂职制度等。坚持“扎根学校”实践砥砺,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扎根30余所中小学校,担任科研副校长或首席专家,以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学术研究为基础,助力区域教育改革和地方学校内涵发展,不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科研水平和服务奉献情怀。坚持拓宽“国际视野”,近年来学部先后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海外名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承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英西南大学基础教育项目等国际合作项目,与越南顺化大学联合招生和培养博士生,创办教育学英文期刊,切实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汇聚世界人才资源,讲好中国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