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才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突出位置,对做好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回顾“十三五”,学校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主动做好引智聚才,持续加强引育并重,全面团结人才,积极成就人才,全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全面开创人才强校战略新局面。即日起,学校主页新闻栏目推出“人才强校系列报道”,深入报道各单位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好思路、好举措、好故事,以崭新面貌迎接学校人才工作会议,以优异成绩献礼党的二十大,积极营造有利于激发人才创新的生态系统,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创新人才。
近年来,生命科学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注重引育并举,大力培养各层次学术带头人,做实做强人才队伍,逐步建成了一支队伍结构合理、学术风气优良、学术传承稳定、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的优秀人才队伍,为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站位聚才,把好队伍建设“方向盘”。学院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把好统筹关、布局关和政治关,不断夯实事业发展的人才基础。注重顶层设计,统筹理顺关系,明确工作思路,切实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提质增效;注重方向布局,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需求点、学科交叉融合点和人才工作困难点,明确重点方向;注重政治引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全周期,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同时为人才队伍建设和发挥作用提供坚强思想政治保证。
多渠道纳才,拓宽人才引进“新通道”。学院紧紧围绕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重点方向和优势领域,多措并举广开渠道延揽各方人才。注重常态化揽才,不仅在求职季面向海内外高校和高水平研究机构广泛发布招聘公告吸引人才,而且在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常态化推送招聘公告,公布重点引才的领域方向以及相关的待遇条件等,还积极举办含弘青年学者论坛等,畅通人才引进的渠道。近年来引进了包括国家级人才在内的各层次人才20余人;注重以才荐才、以才引才,发动重点团队和各层次人才推荐和引进人才,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引才政策。近年来,仅发育生物学方向就引进国家级青年人才3人;注重精准定向引才,团队引进与个体引进相结合、高层次人才与潜力股人才相结合,确保人才进得了、留得下、能发展。
建梯队储才,筑起接续成长“蓄水池”。学院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和后备梯队建设,通过摸情况、建机制、定政策,建好人才队伍“蓄水池”。注意摸清底数,组织开展40岁以下青年教师发展情况调研,找准青年教师发展中面临的痛点难点,推行“一人一策”,每年组织一次青年教师座谈交流会,为青年教师答疑释惑;注意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班子成员联系青年骨干制度,专家学者帮带青年骨干制度,每年举办一次青年学者成长论坛暨学术交流会,组织青年教师报告工作进展;注意政策支持,制定并出台了学院《青年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实施办法》,在职称评审、学术资源、绩效考核、指标分配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储备和涌现了一批有实力冲击“四青”人才的优秀苗子。
搭平台育才,铺就事业发展“成长路”。学院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和团队优势,坚持引育并重,注意搭台子、压担子、给任务,促使各类人才在勇挑重担中快速成长。学院加快打造高质量创新引擎,注重发挥1个国家级平台(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平台(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8个重庆市科研平台作用;挖潜以罗克明、罗凌飞等国家级人才为核心的高水平科研团队优势,吸引了许一丰、马鸣、何建波、徐洛浩等实力强劲、极具科研潜力的国家级青年人才加盟;同时储备了一批具备冲击国家级人才实力的骨干教师,让他们在关键岗位和项目攻关中注入强劲动能。各团队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及国家安全等战略需求积极开展研究,其中罗凌飞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内胚层全细胞谱系图谱的绘制及其有序建立机制”实现了学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上零的突破;罗克明、廖志华团队致力于生物新种质的创制与利用,杨树、青蒿成为西部(重庆)科学城长江上游种质创制科学中心首批入驻物种,为国家种业振兴行动和粮食安全长效机制贡献智慧和力量。
近五年,学院各类人才承担科研项目487项,累计实到科研经费2.22亿元,其中包括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重点研发计划课题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2项、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经费大于200万)8项、横向课题(经费大于200万)3项,在全校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