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系列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 讯 > 专题新闻 > 三下乡系列报道 > 正文
【三下乡系列报道之十七】西塔学院开展“‘渝’你同行 ‘乡’约美好”暑...
发布时间:2022-07-19 00:00:00   作者:袁浩然、李征臻   来源: 西塔学院   浏览次数:

编者按: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暑期来临,西南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拉开序幕。此次活动以“喜迎二十大,青春向未来”为主题,学校组织了重庆市级重点团队20支,校级实践团2支,院级实践团38支,校级小分队188支,院级小分队95支,共计一万两千余名大学生参与其中。接下来,同学们即将把青春活力播种在乡村振兴中,将智慧才干灌注于社会服务中,将满腔热情投注于地方发展中,发扬脚踏实地奋斗、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绽放青春风采,以青春力量赓续红色血脉,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为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引导学生在社会观察、国情考察、基层治理参与、特色产业调研、学习体验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感受祖国发展变化,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7月10日至13日,西塔学院组建发展成就观察团赴重庆武隆文复乡开展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用脚丈量中国大地,感知新时代发展成就。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实践团与武隆区文复乡楠木村通过结对共建,加强院村合作。开展支部共建和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并聆听文复乡党委书记倪兵关于文复乡的总体情况以及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战略介绍。实践团成员与楠木村工作人员围绕当地党建、教育、文旅、经济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座谈。以“生态立乡、交通强乡、产业强乡、文旅兴乡”为目标,探索建立学生志愿者长效帮扶机制,以强化基层党建助力新时代基层治理。通过座谈会,同学们进一步树立“服务基层,甘于奉献”的精神。

爱心助力社会观察

实践团成员还对当地留守儿童进行“爱心帮扶”,捐赠图书、文具等资料,并建立“一对一”结对子机制,爱心助力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

他们来到文复乡养老服务中心,陪老人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送上《武隆诗三首》诗朗诵、“孝行天下 爱在人间”书法表演、《芳华》舞台剧等精彩的文艺表演,并给他们带去牛奶和亲手制作的绒布花,表达衷心祝福。服务中心充满了欢声笑语。

同学们还分组深入村民家中慰问调研,了解武隆乡村发展现状及农民生活状况。75岁的老党员回忆自己二十余年担任队长扎根基层的故事,他感叹乡村发展变化之快,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大家的“菜篮子”满了,“腰包”鼓了。他高兴地说:“小儿子当兵转业后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依靠政府的优惠补贴政策,如今已在镇上买房。”

历史赋能观发展

实践团师生来到江口烈士陵园,开展“探寻革命足迹 重温红色记忆”主题党日活动,追忆了烈士们解放江口、文复萝卜垭剿匪的光荣事迹,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在一个个有名或是无名的墓碑前,同学们久久静默伫立,以此表达对先烈的追思与悼念。同学们还到武隆博物馆参观研学,大家对这座城市的历史沿革和红色记忆理解得更加深刻,对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更添一份热爱。

产学驱动乡村振兴

实践团先后来到当地脆桃、柿子、番茄种植基地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并结合专业知识,建言献策,用实际行动助推当地“三变”改革和农旅兴村建设。他们还在酷暑中深入田间地头,为柿子苗除草。由于当地没有餐馆,同学们就采摘玉米、茄子、黄瓜等,自己在村民家中生火做饭。实践团成员杨昕悦同学说:“我是第一次见到农村的灶台,刚才在地里被蚊虫咬得满是疙瘩,但这是我人生中宝贵的一次社会实践经历,将来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团还到马厂坝田园综合体参观体验,探讨文旅兴乡的具体路径。希望通过产学融合,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深化学院实习实践工作,实现“产学双轮驱动、院村同频共振”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