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系列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 讯 > 专题新闻 > 三下乡系列报道 > 正文
【三下乡系列报道之十九】外国语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软件学院联...
发布时间:2022-07-19 00:00:00   作者:张莞桃、李梦圆   来源: 外国语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软件学院   浏览次数:

编者按: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暑期来临,西南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拉开序幕。此次活动以“喜迎二十大,青春向未来”为主题,学校组织了重庆市级重点团队20支,校级实践团2支,院级实践团38支,校级小分队188支,院级小分队95支,共计一万两千余名大学生参与其中。接下来,同学们即将把青春活力播种在乡村振兴中,将智慧才干灌注于社会服务中,将满腔热情投注于地方发展中,发扬脚踏实地奋斗、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绽放青春风采,以青春力量赓续红色血脉,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近日,外国语学院“同心燃梦”社会实践团和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软件学院“E路前行”社会实践团前往重庆市奉节县,联合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聚焦“‘义’心一德振乡村,‘和’力共谋新发展”的主题,以文化发展成就、产业发展成就、人文发展成就为导向,深入实地探访,把诚恳的关怀与实际的建议带给大山的村落。

实地探寻,凝青春之光映文化底蕴

团队前往彭咏梧烈士阵亡地纪念园参观,园内陈列着昔时彭咏梧烈士使用的器具,锈迹与灰尘透露着革命时期共产党人的艰辛与不易,让队员们对于革命烈士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团队组织制作了红色文化宣传视频,推动优秀传统红色基因融入基层治理,实现“文化润民”。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竹园盬子鸡是奉节县的瑰宝。团队成员结合专业知识,以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为实践导向,为盬子鸡拍摄双语宣传视频。负责拍摄的杨宇鹏和雷林桓表示,虽然拍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在和村民、村干部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当地村民的热情以及当地发展的活力,这是支撑他们克服困难的一大动力。

深入基层,蓄青春之力促产业发展

奉节县以农业、畜牧业发展为主,当地的青脆李和香菇产业尤为突出。团队成员走访当地青脆李、香菇种植基地和牛羊养殖基地,通过与基地负责人的采访对话,了解当地的产业发展历程,帮助寻找产业发展现存问题。

在走访当地最大的青脆李基地时,团队成员对盖着塑料布的李子树感到疑惑。基地负责人余兴祥解释道:“白色塑料布是为了防止李子树受到雨水的冲击,同时也保证李子树能够受到充分光照。”他提到,为了提高当地青脆李的竞争优势,基地还会引入新的品种,以适应市场上的不同需求,在不断的创新中让青脆李产业持续发展。

基于当地特色,团队成员提出为当地夔汉子牛肉干直播带货的建议,借助线上平台加大当地产业的传播力。成员们在切身经历中充分体会到,互联网平台是乡村产业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能够有效地拓宽大山里优秀产业的市场。

多地走访,奏青春之歌颂人文关怀

为深入了解义和村人民的生活状况,团队成员兵分两路,分别走访义和村社会福利院和儿童们。

义和村社会福利院住着当地没有子女后代的老人。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老人们的一切食宿免费,每月还会下发相应补贴。成员们拜访福利院的三位老人,询问他们的日常生活情况以及对目前生活的满意度。团队成员还走访了当地儿童,赠予孩子们双语绘本、文具盒、绘图笔等,希望以此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带领孩子们体验简单的代码游戏,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提高对计算机的了解。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切身感受到义和村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由小见大,窥见了乡村振兴发展成就的硕果。立足实践调研情况,以竹园镇义和村脱贫攻坚历史性成就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为现实教材,团队成员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走进乡村,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