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日记 | 谭志友:教育先行,智力支持必不可少
发布时间:2020-07-23 00:00:00 作者:玉兰新闻社 来源: 玉兰新闻社
浏览次数:
这是硬仗中的硬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
这有着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影响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坚实的政治领导
强烈的责任担当和踏实的脱贫实践
构成永恒长河中
我们将共同见证历史的伟大时代
积力之所举 则无不胜也
众智之所为 则无不成也
一双手 一颗心
一位位心怀热忱的英雄
一项项充满创新活力的脱贫计划
让我国的脱贫工作硕果累累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
(引号部分引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一、扶贫干部介绍
谭志友,硕士,副研究员。西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柑桔所分园副主任。
谭志友同志于3月29日到任昌宁挂职扶贫,担任昌宁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成为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的桥梁和纽带,为学校完成各项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扶贫地区基本情况
昌宁县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边远、贫困为一体的传统农业县,属滇西边境山区56个片区县和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昌宁县辖9镇4乡、79个村54个社区,总人口35.5万人。2019年末,全县6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0.2%下降至0.07%。
三、扶贫工作重要举措
工作准备阶段
为尽快了解昌宁县县情和扶贫实际需求,谭志友同志结合学校的农业、基础教育等优势和特色,一边通过昌宁县门户网站了解全县基本情况,一边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积极与先期进入昌宁县开展定点帮扶工作的东北大学挂职副县长张耀伟同志联系,深入了解地方产业发展和基础教育现状、问题及需求。
同时利用柑桔研究所与昌宁县所地合作良好基础,跟踪当地柑橘产业现状和需求。根据反馈的信息,谭志友同志积极向学校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食品科学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柑桔研究所以及荣昌校区等单位相关专家对接交流,提前掌握了与昌宁县紧密结合产业的相关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
工作过程
3月底到达昌宁工作岗位后,谭志友同志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重点,积极与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办等单位开展工作对接交流,了解全县扶贫工作重点。
同时及时到乡镇一线进行工作调研摸排,确定学校定点帮扶重点项目设置,明确帮扶目标,逐项落实“6个200”任务,积极开展教育和农业特色帮扶,先后遴选确定西南大学定点帮扶资金项目、引进帮扶资金项目、脱贫攻坚基层干部和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采购优质农产品和帮助销售农产品等系列工作措施落实。

四、如何融入挂职所在地
谭志友同志根据双方确定的年度工作计划,秉承“主动融入、服从大局、有所作为”的理念,充分利用在柑桔研究所分管所地合作和社会服务的工作经验,利用长期与地方开展所地合作的优势,主动与乡村一线人员面对面交流。
并且倾听来自基层一线的声音和期待,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将学校在农业和教育等方面的优势资源进行及时宣传和整合,寻找双方的最大公约数和切入点,用心、用情、用力地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快速准确的找到了工作的突破点,做到了精准施策,重点突破。

五、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赢战
谭志友同志认为,统筹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决胜战,首先要与时间赛跑抢进度。全县各部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紧盯目标任务作战,坚决把疫情延误的工作进度争分夺秒抢回来,同时要全面排查疫情对贫困群众造成的影响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有效对接,解决好贫困群众外出务工难题。
高质量完成剩余脱贫任务是关键。全县还剩余57户202人尚未脱贫,要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再次户户过筛,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户一户分析原因、研究落实对策,在6月30日前完成“清零”行动。从4月中旬开始,全县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大排查、大整改,特别是住房和饮水安全问题,确保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国家普查。
同时,脱贫成果需要持续巩固提升。今年,脱贫攻坚既要打好“歼灭战”,又要打好“巩固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基层帮扶力量,持续提升帮扶成效。对已脱贫人口要开展全面排查,做好监测预警,进行动态管理,将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