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西南大学博物馆举办了主题为“红色记忆·百年风华”的馆藏红军长征及川陕革命根据地文物展,其中贺龙元帅长征用过的马鞍首次展出。
“这批文物主要来自70多年前学校历史系师生假期民族考察和社会实践。”开展仪式上,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邹芙都教授介绍,当年民族考察主要集中在阿坝州、甘孜州和凉山州,即现在说的“三州”,也就是红军长征走过的民族地区,社会实践则主要集中在川北的通江、南江、巴中、阆中等地,主要是当时红四方面军活动范围,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区域。
据了解,在几次定向的民族考察和社会实践过程中,老师们不但获取了大量的革命历史教学科研一手资料,更征集到不少珍贵的文物陈列品,既有实物又有文献资料。这些文物包括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印制的各种钱币、路票、传单、标语、红军家属优待证以及党代会代表证、决议、行动纲领等,还包括历次反围剿战役的遗留物以及红军家书、烈士遗诗遗文、红军卫生员用过的医药包,以及石刻标语等。
其中最为珍贵的是贺龙元帅长征用过的马鞍。西南大学历史博物馆馆长卞兆明介绍,这件贺龙马鞍来源于四川巴塘县东巴柏松乡,是贺龙长征过草地途中,下令杀掉自己的坐骑后,让警卫员把这幅马鞍送给当地百姓藏民。西南大学档案馆副馆长、作家郑劲松说,贺龙杀马的故事有多次记载,是1936年7月,贺龙率红二方面军过草地时,遇到断粮危机,贺龙决定杀掉自己的枣红战马。
“文物虽然不能开口说话,但它们却是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实的党史学习教材。” 重庆市历史学会会长、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潘洵教授表示,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不仅再现了红军长征和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所经历的艰苦岁月,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特殊时期的斗争策略和党建工作,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现实教育意义。
展览现场,来自西南大学校史宣讲团的学生还诵读了毛泽东主席的《七律 长征》和《沁园春 雪》两首长征诗词。该校文学院2020级学生周灵发言到,“最让我动容的文物就是贺龙元帅用过的马鞍,观看展览,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红军长征路上的艰难困苦,也更加明白了革命胜利果实的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