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烛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平 台 > 特立故事 > 缙云烛光 > 正文
坚守教育初心是教育科研工作者的本分——西南大学朱德全教授

朱德全,男,汉族,1966年11月生,中共党员,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部长,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指导教师、重庆市师德先进个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市劳动模范与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以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为方向,在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中,注重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切实推进服务教育与社会发展、服务学生成才、服务学科建设与服务文化传承相结合,并取得卓有成效的业绩。

说明: 4.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表彰


朱德全教授参加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表彰

面向人才培养,坚持“良心导向”,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朱德全教授始终将教育教学视作“良心工程”,认真对待,积极践行,一丝不苟指导学生成长成才。他致力于课程及配套教学资源建设,推进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按照项目模块式结构体系设计理念,依托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等平台,建设了多门精品资源课程以及配套文本资源。他着力于分类培养体系的构建,实现学生培养方式的创新。建构了针对本科师范生的“三教统整•三课并进”培养体系,指导7名本科生获全国“挑战杯”竞赛特等奖,其本人多次获全国“挑战杯”优秀指导老师奖;创建了针对研究生的“三个一+三个十”人才培养工程,指导多位硕士获全国优秀教育硕士论文奖和全国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本人也多次获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等称号。借力于多元灵活方法体系的打造,助推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创新。通过立足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晏阳初”创新实验班平台,开展为期8年的“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工程”教学改革与实验的行动实践,建构了一套助推“教”、“学”、“研”充分融合的方法体系。实验班每年保送重点大学研究生达60%以上,研究生录取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

面向科学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助推教育与社会共生发展

朱德全教授努力探索并攻关教育领域研究的重大前沿问题,不断推进在课题研究、决策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形成完整的创新链,实现以科研推动教育发展质量,以质量推进社会发展效益。频繁深入农村实际,推进教育扶贫。通过长期的教育行动研究,全方位探索农、科、教有机融合的教育扶贫模式,切实推进多元办学力量的有机统一,助力农村学校整体办学实力的提升;他切实推进以高校为依托,以西部为据点,热心服务农村中小学校、区县职业院校的发展,为其提供智力支持和合作引领,并取得卓越成效的效果。如指导南川隆化职中、北碚职教中心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立足基础教育,切实服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择校等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所提的有针对性措施,为解决当前基础教育的急迫问题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作为核心专家的他承担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义务教育第一次第三方评估工作,全面监测了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为新时期义务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直接成果获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亲笔批示。他着眼职业教育,服务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动发展。领衔首次测度并揭示了中国职业教育均衡状况,被同行专家誉为“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测度与比较的先行者”,所催生的直接成果获高校人文社科一等奖并进行了全国性推广。

面向学科前沿,坚持融合导向,着力一流学科打造与建设

朱德全教授通过充分整合优势学科,丰富学科领域研究概念框架和内容体系,努力开拓学科领域研究的新范式和新视野,服务一流学科的建设与完善,并以西南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为依托,全方位推进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催生了包括城乡教育统筹等7个重点领域的形成,发挥了教育学科群的多学科综合集成优势。

说明: 2.成果宣传照片


朱德全教授宣传科研成果

面向文化传承,坚持发展导向,服务文化的整合与创新

在高校文化传承创新上,朱德全教授积极呼应学术界重大需求,时刻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深入研究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使先进文化、主流意识形态在包容中实现引领,在文化发展上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努力为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建立一种宽松活跃的学术氛围,使师生能够在学习与研究中不断实现文化传承创新。

面向社会服务,坚持需求导向,全心全意服务于民

朱德全教授不仅立足于干好本职工作,还不忘积极服务社会,追寻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承担诸多社会兼职服务于民,被北碚区人民政府认定为“高端教育人才流动站”导师。借助平台作用,全方位推进教育科研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同时带领研究团队创建“五位一体”特色培养培训体系,在社会服务机制上做到了真正的创新,所取得业绩受到了社会各界充分肯定。

电视新闻 更多 >
图存记忆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