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烛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平 台 > 特立故事 > 缙云烛光 > 正文
点燃心灵的真善美——西南大学黄希庭教授

黄希庭,男,汉族,1937年10月生,浙江温岭人。西南大学资深教授。在中国开创了时间心理学研究,发现了Kappa效应的年龄特征,提出了时间认知的分段综合加工模型;中国人格心理学领军人物之一,最先把价值观引入心理学教材,提出了健全人格理论模型。长期从事高校心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为我国的心理学人才培养和中国心理学学科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出版著译作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含合作),其中 4 本教材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二等奖,2 项教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成果一、二等奖,8 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一、二等奖。曾获 “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当代教育名家”等荣誉称号。

黄希庭教授坚守人民教师职业操守和知识分子的报国情怀,凝心静气、为人师表,具有开明的教学态度、创新的教学方法、民主的学术作风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扎根重庆近六十年,为西部地区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说明: 黄希庭教授工作照1

黄希庭教授工作照

学术造诣深厚,积极关注我国心理学人才培养

黄希庭教授为大学本科生讲授过自然辩证法、普通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十一门课程,重视对学生“三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培养。撰写、翻译和主编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25种,其中《普通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获国家教委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获国家教委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获国家教委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有四部教材被列入“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坚守教师本分,为人师表带学生

黄希庭教授对待教学工作总是满腔热情、一丝不苟。他为本科生讲授过自然辩证法、公共课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现代心理学流派、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十一门课程,至今还为学生们授课,把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奉献给了最令他自豪和欣慰的学生们,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立德树人,重视对学生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黄希庭教授以开明的教学态度、创新的教学方法、民主的学术作风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为我国心理学事业培养了不少栋梁之材。从教近50年来,他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23位硕士研究生、59位博士、19位博士后、15位国内高级访问学者等。许多学生都已经成名成家,其中不少人成果累累,已经有数十位教授、十几位博士生导师。他所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一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一篇获优博论文提名奖。

说明: 黄希庭教授指导研究生

黄希庭教授指导研究生

坚守知识分子情怀,对西南大学学科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61年大学毕业后,黄希庭主动要求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当时四川重庆饥荒全国闻名,他以北大高材生身份来到了原西南师范学院,至今已辛勤耕耘五十年。他领导的西南大学心理学学科建设从无到有,领衔在西南大学创建了普通心理学硕士点(1986),普通心理学博士点(1993),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9),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03),国家级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2002),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03)。

坚守学术前沿,扎根中国大地凝心静气做学问

黄希庭教授在中国开创了时间心理学研究,最先将模糊统计赋值、信号检察论、多因素实验应用于时间心理研究;开辟了时间隐喻的跨文化研究;提出了时间认知的分段综合加工模型;发现了Kappa效应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时间的分段性;提出了时间人格的概念。其成果被国外学术专著及国内多本教科书引用,其中一篇被国外学术刊物全文译载。对大学生心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模糊聚类分析法、模糊偏序关系矩阵排列法、多特质多方法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法因素分析等应用于人格研究;最先把价值观引入心理学教材;把价值观划分为十大类,对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进行实证研究并根据其特点提出许多合理的教育建议;开创了对自爱、自立、自信、自省、自强的心理学研究;对儿童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做过深入的研究;有3项成果分别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9项成果被教科书引用。

黄希庭教授坚守人民教师职业操守和知识分子的报国情怀,凝心静气、为人师表,正引领着一大批心理学骄子,行走在科学研究服务人类的最前沿,书写着学术人生的不老春天。

电视新闻 更多 >
图存记忆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