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的二十大,思想铸魂“玉兰心”
深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构建养殖类专业实践育人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2-03-15 21:30:37   作者:朱汉春 贺春湘   来源: 动物科学学院   浏览次数: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教育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祖国主义教育、人文审美素养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为引领,突出专业基础理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聚焦构建以价值引领为核心,四个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四个技能为支撑的实践教学育人体系。形成“课堂实践教学、专业技能大赛、校内外体验式实践、企业生产实践”四个环节培养学生“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技能”四个技能的实践育人新模式。

一、工作思路

养殖类学科是实践应用较强的一个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立足学农爱农务农专业思想的培养,必须立足专业基础理论、实践技能的培养。2019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希望你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培养学农爱农务农的新型农科人才,学校教育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深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构建养殖类专业实践育人新模式”重点关注养殖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实践技能培养的关系,将课程实习、实践技能大赛、校内外体验式实践、企业教学生产实习四个教学实践环节统筹安排,重点培养学生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技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社会实践教育融入实践教学四个环节之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聚焦的主要问题

(一)学农专业思想不牢的问题

农科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对专业认识大多停留在传统农业现状的认识上,对专业的发展认识不足、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欠缺,是当下人才培养中较为普遍、必须正视的严峻课题。现代农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智慧化、低碳、环保、可持续等已成为现实。面向新时代、面向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面向全面小康建设、面向两个百年目标,面向新农科人才培养,面向卓越农科人才培养,农科教育必须加强学生对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教育、必须加强学生对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沿动态的教育、必须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育,有效解决学生学农专业思想不牢的问题。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的问题

大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大学教材(尤其是应用学科教材)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未能紧跟养殖业发展实际及前沿动态及时修订教材,造成专业教学与行业发展结合不密切。现代养殖业亟须善于创新、精于实践、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养殖类专业人才,学院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尤其是现代农牧企业的实践基地,加强学生对现代养殖业发展前沿及动态的认知、理解,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的问题。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强课程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基础技能

坚持“强化实践,突出创新,彰显个性,协调发展”的实践育人理念,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在长期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训实践结合培养人才的经验基础上,瞄准养殖行业发展前沿以及发展动态,立足养殖类专业教育教学实际,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提高课程实践教学比重。对于学时数超过18学时的课程实习单独设置实验课程,增加实践环节学时学分(占总学时学分的40%以上),将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纳入培养方案,增加产业发展方向动态的选修课程。突出实践育人的功能发挥,通过课程教学、辅导员教育、班主任引导、党团培训、形势政策课学习、三下乡体验、社会实践感悟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强化学生对农业行业、农业专业的认识、认同。

(二)举办专业实践技能大赛、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针对专业主要技能,每年举办畜牧实践技能、兽医实践技能、食品实践技能、药学实践技能、水产实践技能、水族科学实践技能六个模块的实践技能大赛。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全国大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大赛。近几年,学院大学生在参加全国实践技能大赛活动中均取得优异成绩,极大地激发和鼓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对专业学习的热爱和兴趣。

(三)校内体验式实践、培养学生综合技能

利用校内建设的教育部农林实践基地等基础条件开展体验式实践。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各项专业实践活动,动物养殖协会、兽医协会、水产协会等专业协会学生人数达养殖类专业在校生数的50%。学校利用“动物疾病快速诊断中心”、“水产养殖基地”、“实习牧场”等校内实习基地,供学生就近参加体验实践活动。特别是学校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的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结合创新、创业、职业培训等活动,分区(牧业科教实训区、渔业科教实训区、学生创业实训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从事各种动物养殖、兽医疾病诊治、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创业尝试等提供养殖场地、水、电等物质条件。校内精品化、多模式的动物养殖科技实训示范基地每年能满足10000余人次进行动物养殖实习实训,在园区能开展圈舍设计、动物品种选择、动物饲养、饲料加工、疾病防控、粪污处理、产品营销等全程创业实践工作。对参加校内体验实践的学生,要求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自己拟定体验式课题内容,阐明目的意义、体验实践内容、参加人员、指导教师、体验实践时间、预期目标及收获、经费预算及筹措等,待体验实践结束后还必须完成体验实践活动的总结。通过参加校内体验式实践活动,校区学生学习氛围明显提高,培养了学生处理各种问题的综合能力,实践综合技能显著增强。

(四)参加企业实习实践、培养职业技能

学校通过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行业领跑企业建立联盟、建立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等,一是专家、学者、企业家、企业管理精英等定期或不定期走进校园,举办专业报告、座谈会、共同开办特色人才培养班、颁发企业奖学金、企业文化宣传、组织师生到企业参观等活动达到学校卓越人才培养的目的;二是通过师生走入企业、科研院所、基层管理单位,能够将科学技术、先进养殖管理经验等落实到生产一线,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科学技术和人文素质。学院连续多年坚持组织师生、国家三区人才、科技大院专家等利用假期深入贫困山区、养殖户、大中型农牧企业,为养殖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帮助、解决生产一线中的具体问题;三是协同培养的人才即为企业、基层管理单位、科研院所的后备人才,学校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科技专业人才。实现了学校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的互惠互利和双赢。

充分利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科技三下乡,组建青春筑梦理论宣讲团深入社区、企业调查研究,宣讲十九大精神,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了解农业、了解现代养殖业发展前沿及发展动态。学院与荣昌国家高新区、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重庆市畜牧科学院、新希望集团、挑战集团、大北农集团、牧原集团、北京峪口禽业等建立校企、校院合作,校外教学科研实习基地资源充足。学院所有教学生产实习均集中安排在现代大型规模化农牧企业,使全体学生均能受到养殖企业发展各环节的训练和实践,学生职业技能得到良好的培养。

四、实施效果

(一)卓越人才培养彰显育人成效

2014年9月,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药学专业获批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学院与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市荣昌区畜牧兽医局、国内大型农牧企业共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效果十分显著,毕业生深受社会及用人单位好评,2019年初次就业率86%,2019年升研率达37.48%。刘畅子获2016—2017学年度“西南大学优秀学生标兵”、、陈义旺获2017—2018学年度“西南大学优秀学生标兵”、张夏颖获2018---2019学年度“西南大学优秀学生标兵”,学院已连续三个年度获得此项殊荣。

(二)创新创业大赛彰显育人成效

2016年成功获批重庆市‘‘养殖+’’众创空间。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聘任校内教师及企业负责人担任学生‘‘双创导师’’; 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加强学生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建设教育部农林实践基地;深化校企合作,与7个大型农牧企业共同举办特色企业班,每年培养创新创业学生300余人,设立企业奖学金,发放企业资助达34万元/年。2019年王鼎新、阙嘉华、陆显杭获全国互联网+大赛重庆赛区银奖(重庆市人民政府),李婧妍、李锦皓、赵丽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重庆赛区银奖(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三)全国技能大赛彰显育人成效

2019年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与水族科学本科生参加全国专业技能大赛均获得特等奖;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特等奖,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单项特等奖,第五届“雄鹰杯”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团体特等奖,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水族造景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一届全国水产技能大赛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