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与思路
“三全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如何夯实育人基石,科学统筹各项育人资源,形成育人链条,拧好育人合力,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浓厚氛围,构建十大育人体系长效机制,是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惑。
近年来,作为学校“三全育人”试点单位,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结合实际,多措并举,扎扎实实将育人理念贯穿学院工作各个方面,真真正正形成“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学院先后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二、涵养育人之师,夯实育人之基
立德树人,关键在有德之师。学院狠抓师德师风、科研诚信,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贯穿教师工作和生活全过程,强化落实教师、导师职业规范,树立好老师标杆,明确负面清单,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将师德师风、科研诚信纳入教师年终考核指标,建立个人档案,强化考核成果在上岗、职称晋升、人才、项目申报、研究生招生、年终绩效等方面的运用;建立并完善师德师风科研诚信的来信来访制度和报告制度,认真严肃核实转(移)交师德师风科研诚信线索;建立教师(党员)谈心工作室和制度。
实施三项举措,抓队伍提质量。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实施“建团队”“搞研修”“强思政”三项举措,推动教学改革与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团队”,学院出台《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鼓励各专业申报本科教学团队,审核通过的团队以项目立项的方式进行资助,打造精品教案、出版精品教材、形成精品成果。2019年,有5个团队获准立项。农经系打造《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教学团队,采用实地调研和撰写报告的形式,利用暑假带领本科生深入农村调研,培养本科生调研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于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搞研修”,学院邀请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席酉民教授团队来院开展研究导向型教学研修,提出并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导教师将自我角色定位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模式下的教学支持者和引导者。“强思政”,学院注重打造课程思政,坚持价值教育和知识教育相统一,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统一,强化育人功效。
实施“四个一”,抓科研提质量。学院积极为学生搭建学术展示平台,打造学术交流渠道,实施研究生学术能力提升“四个一”工程,即每学年举办一次“经管·菁英”学术论坛,每月举办一次“研读·经管”读书会,每月举办一次“星火·经管”学术沙龙,每学年资助学生参加一次高规格学术会议。学院研究生学术活动制度严格、形式丰富,校外专家、院内教师、学生都可以担任主讲人,展示论文、分享书籍、讨论文献、演示数据处理软件等,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逐年提升。
三、突出党建引领,营造育人氛围
抓支部建设,造良好氛围。学院注重将教师党支部建设成为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学院以系建制的6个教师党支部每年都要开展以“立德树人、教学相长”为主题的党支部开放日活动,邀请对应系的师生围绕主题开展交流探讨,倾听师生的意见。财政金融系党支部通过定期学习讨论、提升专业技能、实地走访调研等,落实“一线规则”,洞悉学生所思所盼,检视教学、管理工作等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学院把加强党支部建设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交融渗透,实现党建工作和育人工作的同频共振。
抓示范引领,创良好氛围。为了发挥榜样的先锋模范作用,学院组建“经雁”学生党员示范班,党员示范班现有成员20名,其中有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学院研究生会主席、中国扶贫接力计划青年支教团的志愿者……他们是学院学生中的“领头雁”,是学生中的“关键少数”,是学院学生中学习上的标兵、生活上的典范。示范班党员史晓宇打造精品微党课《从心出发》,结合自身支教经历,阐释了对初心和使命的理解,号召每个人努力做到在自己站立的地方把初心点亮。微党课在学校支部主题党日示范观摩活动、学院支部书记论坛讲述,师生感动于困难群众的艰辛生活,共产党人的不负使命,激发学院师生“立足专业所学,服务社会”的初心。
四、创新实践与劳动教育并重,完善育人链条
建培育体系,强创新能力。学院搭建以“经管杯—含弘杯—挑战杯”三大赛事为依托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培育体系,孵化培育大学生创新团队,结合国家战略和社会热点,带领学生深入基层开展社会调查和专业研究,推行创新教育,打造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建实践基地,强实践能力。学院与多家企事业单位、乡村签订协议,成立实习实践基地;联系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研究生实习导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专业硕士研究生年终就业率在99%以上,位居全校前列。学院研究生每年寒暑假山村小学支教,陪伴留守儿童,了解真实的农村状况和社会现实,培养研究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抓劳动教育,强劳动素养。学院注重加强学生劳动教育,通过抓“日常生活、实践平台、榜样故事、行动倡议” 等系列主题活动,真正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让劳动观念入脑入心。“抓日常生活”,将劳动教育阵地建在学生宿舍,每月学院党政领导走进学生宿舍,抽查学生宿舍安全卫生状况,培养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搭建实践平台”,联系学校食堂让学生体验碗筷清洁、桌面清理、餐盘回收等工作,切身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讲榜样故事”,邀请学校后勤集团优秀基层员工、重庆市劳模等为同学们分享他们坚守工作岗位的故事;“发行动倡议”,学生发出《涵养劳动情怀,培育劳动品质,在光荣劳动中唱响青春赞歌倡议书》号召同学们树立正确劳动观。
五、统筹育人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打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叶谦吉创新实验班,面向全院选拔优秀人才,该班实施精英化、个性化、国际化培养模式,旨在培养未来经管领域的精英人才。产学研贯通,结合学院专业特点和企业用人特点,与广东达尊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开办“西·达创新创业班”,聘请实业、金融、会计财务等业界导师,不定期举办专题论坛与实务讲座。
打造新媒体思想引导体系。学院坚持建平台、强队伍、发声音等多项措施,培育网络宣传员、网络评论员为核心的网络工作队伍,打造了学院党委和团委学生会微信公众号,建立了“经日指南”网络文化工作站,打造了“微周刊”等网络宣传作品,旗帜鲜明在网上传播正能量、发出好声音。
建立家校合作育人机制。学院倾力构建家校合作育人长效机制,每年利用暑期对部分新生进行家访,通过和新生家长、新生亲切交谈,通过实地考察和真心访谈,掌握学生初步情况,了解学生实际困难,听取学生真实想法,家校有效沟通,架起了家校合作育人桥梁,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保障。
构建“三真四进五问”制度。学院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为了及时了解学生所思所盼所惑,增强“知心朋友”工作的效度,构建了辅导员“三真四进五问”制度。“三真”即真情、真心、真诚,“四进”即进课堂、进寝室、进食堂、进家庭,“五问”即问学业困难、问家长里短、问职业打算、问心里压力和问对学院工作改进。
六、工作机制有效运行,育人工作取得多项成果
学院“三全育人”工作逐步形成长效机制,工作机制健康稳定运行,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围绕“立德树人”总目标良性发展,学生理想信念坚定、精神面貌良好、能力素质优良,各方面表现突出,取得多项成果。
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王定祥获评西南大学模范教师;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王志章获评唐立新优秀学者奖。
学院《创业管理》《国际金融学》《计量经济学》《生态经济学》《中级财务会计》5门课程获准学校课程思政立项。
学院财政金融系党支部工作案例《强党性重实干讲奉献 树为人师表新风尚》入选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织编写的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基层党组织书记案例选编(高校版)》。
学院学生团队调研作品《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户精准脱贫的获得感研究——基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11 个安置点的实地调查》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是重庆唯一一项全国一等奖。2019年,学院研究生在《中国软科学》《会计研究》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强调案例教学,教师团队带领研究生开展案例研究和教学,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获得第七届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全国总决赛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