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校园文化,西大品牌“玉兰创”
【散文】何以春风沉醉
发布时间:2022-04-13 18:27:26   作者:孙杭波   来源: 桃园文学社   浏览次数:

何以春风沉醉

 

三月的南方渐暖,求学的游子也重新踏上了梦与诗的征途。

而我向来对三月抱有一种特殊的期待,这是归学的时节,更是满园玉兰的季节。当奔行的疲惫被玉兰花的芳泽敲碎,我才发觉真的已至春日。

春来玉兰花满枝,卓妁仙子迎风立。就让此刻的我与春风一同沉醉吧。

大一时,我常常为校园里玉兰的美丽驻足,和其他同学一样,匆匆路过时留下一张模糊的影像;闲暇无课时约上三五好友静赏一场花开。

而经过一年的沉淀,我想被认定为“校花”的玉兰不应只是一种作为观赏的意义……

 

彼时玉兰花开,没有多于的枝叶陪衬,唯有一树树花在风中摇曳,那是她关于自己的表达,纯粹且热烈。每当花开的早春,校园的玉兰也总不缺少年的环绕,或是把酒言欢,或是谈笑风生,或是摄影留恋……所以,在这世界的一隅,谈及玉兰,总与“少年”二字相关。

虽然玉兰的花语往往与爱情、纯洁、友情、感恩等等情愫联系起来,但我却想自私的将她放置到少年的身上。她的纯粹与热烈,正如少年一般,正如你我一样,赤诚又勇敢。她的存在告诉我们,少年不需要横渡千山,也不是要有浩浩勋章,少年是此刻在窗台遥望玉兰花开的你我本身。星河摇落处,玉兰镌刻着关于少年的诗赋,春风也藏起一段少年与玉兰的故事。

 

如今回到学校,被疫情裹挟的日子里生活渐渐趋于平淡,计划的行程不得已搁置,但幸好,还有玉兰之景得以欢慰我心。我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放空自己,将灵魂放逐宇宙,思考在过往的群星里自己存在的意义,所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不可言说的话语都被存放在每一株静静在黑夜里盛开的玉兰中。即使现在,我仍旧在思考,关于我的意义,关于玉兰的意义。     

我保持着寻找的姿态,就像《小王子》中小王子为了玫瑰花离开星球一样寻找;就像《文城》里林祥福为了小美离开故土,寻找一座根本不在的“文城”一样寻找……

而在那一刻,所有未曾宣之于口的事情都有了答案。

很多人都知道,文学院门前伫立着吴宓和鲁迅的塑像。一次路过时微风轻拂,我看到玉兰的花瓣轻轻的,轻轻的落在了他们的手中……

那一刻,风停了。

在那一刻,平行的宇宙交汇,过去与现在重叠。仿佛有那么一刻,鲁迅、吴宓……曾是少年的老师、学生从这里走过,在玉兰花开的三月,迎着温润的春风,他们曾伸出一只手,轻柔的接住一片纷飞的花。

那时的我,才真正明了《国家宝藏》中文物摄影师赵震讲述看见兵马俑脸上印着指纹的那种激动、自豪和各种不可言说。两千两百年前工匠的指纹,印刻在嘴唇的边上,被附以一种永恒的意义。赵震说到:“当看到那种景象的时候,时间已经消失了,就在这同一位置上,他刚刚离去,而我就踩在了他还有温度的脚印上……”

又是一年玉兰花开,路过文学院的正门,他们刚刚离去,而少年的我踩在这还有温度的脚印上,迎着摇曳的玉兰花树,也伸出了那一只手……

我想玉兰于我,于此刻在天生求学的人,应当还有一层特殊的意蕴,那是思想的传递、文化的留存,那是每一个西大学子的彼此承诺。

 

三月将尽,风过摇曳,抖落一地的霓虹。玉兰的花期很短,眨眼之间,便从盛开到落败。但少年啊,且在风中盛放吧,带着纯粹的烂漫,带着热烈的青春。即使风过花败,待到来年重开时,花瓣将再一次飘落到下一位少年的手中,续写上一个春天的故事,我们在此约定——以永恒为期。

何以春风沉醉——是满园的玉兰,是赤诚的少年,是万千的学子,亦是此刻的你我……